跳至正文

新闻中心

Press center

上海发布人工智能教学实施要求

《上海市中小学人工智能教学实施要求(试行)》提出,自2024年秋季学期起,系统推进本市中小学(含中职校)人工智能教育实施,持续探索人工智能教育实施的有效路径。打造具有上海特色的人工智能教育课程体系,丰富教育教学资源,加强人工智能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构建学校与科研机构、科技企业等多方协同的教育共同体,依托人工智能技术创新教学和评价方法,提升中小学生人工智能素养。

《实施方法》提出6项具体要求:

01 构建人工智能教育课程体系

制定并发布《上海市中小学人工智能课程指南(试行)》,结合学科特点和学生发展特点,强化信息科技(信息技术)、通用技术、科学类、综合实践活动、劳动等国家课程中人工智能教育要求,落实人工智能教育在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中的系统化实施。

义务教育阶段在四年级、七年级开设《人工智能基础》地方课程,每周1课时,每个年级总计不少于30课时;高中阶段在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等国家课程实施要求基础上,深化人工智能教学内容,提高人工智能教育实施质量,提升学生数字素养。

鼓励学校将人工智能教育纳入社团活动和课后服务项目等。

国家义务教育教学改革实验区、国家科学教育实验区、国家人工智能教育基地和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要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全面推进人工智能教育实施工作。

02‍完善教学资源供给机制

市教师教育学院牵头建设市级基础教学资源,指导本市人工智能教育试验区和试验校建设,探索联合人工智能企业、高校、科研机构、行业协会、文博场馆等,研发一批人工智能教育相关的跨学科主题学习类课程资源,为教与学提供基础支撑。
各区充分发挥各级教学改革实验校、项目校和国家人工智能教育基地的示范引领作用,积极参与市级示范教学资源建设,鼓励探索区域特色资源开发,健全区域内教学资源共建共享机制,推广人工智能教育实施新模式、新方案。
鼓励各中小学校自主建设人工智能校本课程,加强校际间资源共享,探索与校外人工智能体验中心、实验室等的合作,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实践。

03‍实施常态化教研和竞赛活动

各级教研部门要充分考虑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有效衔接,以人工智能教育为主线,建立各学科之间的有机联系,组建人工智能教研员队伍,积极组织开展市、区、校专题教研活动;指导各中小学校在实施人工智能教育时,统筹信息科技(信息技术)、通用技术、科学类课程、综合实践活动、劳动、课后服务等一体化实施,结合本市实际和人工智能技术特点,引导学生及时了解科技发展新成果,注重真实情境的创设。
市、区两级通过设立人工智能大讲堂、人工智能素养竞赛、课题实践研究等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交流平台,发现和培养人工智能优秀人才。
鼓励各区、各校通过设立人工智能科技节、举办人工智能作品展、组织人工智能应用比赛等多种形式活动,联合多方社会力量拓展活动交流平台,引导学生在个人生活、校园生活和社会生活中感知、体验人工智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实践与创造能力。

04‍建设人工智能教学环境

市教委教育技术装备中心组织研制人工智能教育实验室建设标准;市教师教育学院探索与人工智能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等多方合作建设人工智能实验平台,为全市中小学提供资源包、模型库和工具集等基础支撑;各区、各校可按需选购相关服务。
各区要加快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实验室建设,通过加强校际间教学场所共享、建设区域人工智能实验中心等方式,统筹布局、均衡配置。
各校要依托现有的数字化教学环境、创新实验室、跨学科综合学习空间等,按照人工智能教学要求升级优化,为学生提供人工智能体验、学习、探究、实践的空间。
鼓励各区、各校积极对接人工智能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等社会力量,共同参与人工智能实验室、实验平台等建设,为学校开展人工智能教育提供课程、应用和算力等方面支撑。
市、区、校协同做好网络和信息安全管理,加强信息保密和人工智能伦理的研究与治理。

05‍加强人工智能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市教师教育学院组织人工智能相关领域的高校教授、科研学者、技术工程师等专业人员组建“人工智能导师团”,定期开展专题讲座、课题指导,并面向教师开展人工智能教育专项培训,纳入市级教师培训计划,通过遴选和培训建立一批人工智能教育专职教师队伍,3年内培养不少于300名高水平、复合型的人工智能教育种子教师。
各区要将人工智能教师培训纳入区域教师培训计划,在数学、信息科技(信息技术)、通用技术、科学类等学科教师中遴选有兴趣、有一定基础的教师参与市级培训,加大人工智能专任教师培养力度。
鼓励各区、各校积极引进高校、科研机构、人工智能企业等单位的专业力量,支持学校开展人工智能教育,探索建立校外人工智能专家导师制。

06‍‍加强组织保障

市、区教育行政部门牵头成立由教科研机构、学校等多方参与的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规划、协调、推进和评估人工智能教育工作。
市教师教育学院统筹院内各部门力量,联合区教研部门组建上海市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发展工作组,研究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的基本模式、方法和路径,建设人工智能教育课程体系,协同推进资源建设、平台建设、教师专业发展、课程优化等工作。
学校作为人工智能教育的实施主体,要建立跨学科的教师协作机制,促进数学、信息科技(信息技术)、通用技术、科学类等学科教师的合作,提高人工智能教育水平。